從食堂到圖書館的那一條主干道上排滿了藍藍的帳篷,無數(shù)學長學姐吆喝著、揮舞著手中精美的社團招新海報。 作為新生,我眼里一切都是那么新鮮,掙脫了學業(yè)和父母,熙熙攘攘的人群并沒有讓我有一絲不悅。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無數(shù)的可能性——沒錯,我要完成20歲之前所有的 “to do list” 。 那天晚上我攥著五六張報名表激動地睡不著覺,我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充實生活。 我希望每天的時間都被填得滿滿當當,因為忙碌才能讓我有活著的感覺,我不愿停下自己的腳步。 我想去做那種掌握很多東西的“全能大佬”,游走于各個場合,并享受別人崇拜的目光。 我對平淡的大學生活嗤之以鼻,無法想象有人愿意宅在宿舍里天天點外賣,又或是沉迷學習住在圖書館。 大學生活當然要充實,要有趣,要發(fā)光。而最好的方法,一定是加入自己喜歡的社團或組織,和一幫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完憋了十幾年的夢。 先是在周一晚上三個社團撞了例會時間,第一次就請假令我頭痛不已;接下來是之后的五次聚餐花光了我近兩個星期的生活費。 剛開始我還可以掐著時間逼自己每天彈兩小時吉他,然后再下去和滑板社晚訓,運氣好的話還來得及寫完手頭的活動策劃。 每天掐著表,滿學校趕著各種活動,我所謂“充實的生活”完全變味成機械上的齒輪,循規(guī)蹈矩地遵守著社團的規(guī)定和學生會例會的時間。 吉他依然只能磕磕絆絆彈那么兩首曲子,拍100張照片才能精修五張上交,而滑板再練不出什么高難度的動作。我加了那么多社團,參加那么多活動,我還是不知道我未來究竟應該走向何處。 今年我大二了,拿著勉強及格的成績單,我退出了所有社團。也許我的“興趣”們,作為大學的一味調(diào)味劑就夠了。 寫下這段話的時候我終于知道,想要面面俱到,反而會導致什么都無法兼顧,所謂“全面發(fā)展”,更是會導致自己對未來更加迷茫。 在高中或更年輕的時候,父母或是學校對我們的要求是均衡發(fā)展:文理不偏科最佳,興趣愛好都得沾一沾手,會彈琴會國畫仿佛可以成為一種吹噓的資本,所以我們都認為“技多不壓身”。 沒有人要求一個程序員必須會一門樂器,反倒是對你作為“程序員”這個職業(yè)的要求是編程的快準狠,無漏洞、邏輯性強。 沒有人真正在意你到底會多少東西。你有多少愛好,這不過是簡歷上一個小小的加分項,只能換來別人幾句虛情假意的“牛逼牛逼”。 使大學充實的,不是加入五個社團,而是十年磨一劍。磨成的那把劍,才是在今后的日子里,真正讓別人記住你的東西。 而現(xiàn)在,讓我們把桶傾斜。只要自己的長板足夠長,我們桶里的水幾乎是可以無限的。 90后自主構(gòu)建的成長社區(qū),當代大學生的靈感源泉。邀你發(fā)現(xiàn),屬于年輕人的小世界。 |
關(guān)于我們|吹牛吉他網(wǎng) ( 蜀ICP備19038617號-2 )
GMT+8, 2024-4-26 14: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0-2018 www.wcn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