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博物館館長程武彥(左)向金蔚頒發(fā) 《捐贈榮譽證書》 通訊員 劉念 攝 華龍網(wǎng)10月15日12時35分訊(首席記者 黃軍 通訊員 柯銳)記者今(15)日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獲悉,古琴家、書畫家金蔚日前向三峽博物館捐贈了珍藏多年的清代《自遠堂琴譜》以及個人的兩幅書畫作品。目前,該琴譜存世量甚少。 《自遠堂琴譜》,編者吳仕柏,名灴,江蘇揚州儀征人,清代琴家,他與當時云集在揚州的各地名手相互研習(xí)練指。此時也正處于廣陵派的鼎盛時期,“殫心琴學(xué)數(shù)十年,古譜雅操,靡不淹通精詣”。他吸收了《律呂正義》和王坦《琴旨》,編琴八十二首,名為《自遠堂琴譜》,共十二卷!蹲赃h堂琴譜》是廣陵派具有代表性的譜集,為廣陵派集大成者。目前,該琴譜存世量甚少,初刻本僅見于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等少數(shù)幾家收藏單位。該書對研究清代琴學(xué)發(fā)展流變以及古琴學(xué)派特點的考察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重慶客戶端—華龍網(wǎng)記者了解到,金蔚向三峽博物館捐贈的清代《自遠堂琴譜》是經(jīng)過他精心修復(fù)的,共10冊;在他決定捐贈之前,這套琴譜經(jīng)歷了一百多年的輾轉(zhuǎn),已散落破損,金蔚就專門對琴譜進行了修復(fù)、裝幀,甄選了書盒,他說要把琴譜打理得“干干凈凈”之后再捐給三峽博物館。
為何要將琴譜捐贈給博物館?金蔚說,他對三峽博物館有感情,因為古琴相知相識,他曾為三峽博物館修復(fù)古琴,在2012年向三峽博物館捐贈了一把自制古琴,今年初到三峽博物館參加了“鳳鳴春曉:新春古琴雅集”。三峽博物館對古琴的保護和傳承讓人感動,對古琴文化的傳播走在了前沿,讓他欽佩。 金蔚說,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只有留在博物館才有意義,他愿把文物的記憶留在博物館,把文物捐給博物館是職責(zé),為博物館捐贈更多有價值的藏品也是他的人生理想。博物館的藏品保持了原狀,他們古琴家手中的琴就會不停地“倒騰”,修修補補的失去了原來的樣子。 據(jù)三峽博物館介紹,博物館建館66年以來,有300多位捐贈者,館藏中約六分之一的藏品來自捐贈,館藏的100余萬件不同時期和種類的郵票也主要來自社會捐獻,還出現(xiàn)了幾個重要的捐贈時期。 建館之初(西南博物院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捐贈者達30余位,收到的捐獻藏品是館藏捐贈藏品的主體。改革開放以來,最具代表性的是李初梨先生捐贈文物600件套。如今,藏品捐贈之風(fēng)再次掀起,捐贈藏品數(shù)量逐漸攀升,館藏品超11萬件(套),單件超28萬件。今年5月18日,三峽博物館向社會發(fā)布了《藏品征集啟事》,面向社會征集文物藏品及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變遷物證,得到藏家和市民積極響應(yīng)。 三峽博物館館長程武彥表示,博物館能以較好的狀態(tài)盡可能地延續(xù)文物的“生命”,博物館不僅要保護好文物,更要利用好文物,更好發(fā)揮藏品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效益。下一步,在古琴文化傳播上,三峽博物館將打造 “中國古琴精品展”等更多古琴文化產(chǎn)品。他也呼吁有更多人參與到博物館這個公共文化平臺上來,一起建設(shè),一起共享,一起為社會服務(wù)。 三峽博物館館長程武彥(左)向金蔚頒發(fā) 《捐贈榮譽證書》 通訊員 劉念 攝 華龍網(wǎng)10月15日12時35分訊(首席記者 黃軍 通訊員 柯銳)記者今(15)日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獲悉,古琴家、書畫家金蔚日前向三峽博物館捐贈了珍藏多年的清代《自遠堂琴譜》以及個人的兩幅書畫作品。目前,該琴譜存世量甚少。 《自遠堂琴譜》,編者吳仕柏,名灴,江蘇揚州儀征人,清代琴家,他與當時云集在揚州的各地名手相互研習(xí)練指。此時也正處于廣陵派的鼎盛時期,“殫心琴學(xué)數(shù)十年,古譜雅操,靡不淹通精詣”。他吸收了《律呂正義》和王坦《琴旨》,編琴八十二首,名為《自遠堂琴譜》,共十二卷!蹲赃h堂琴譜》是廣陵派具有代表性的譜集,為廣陵派集大成者。目前,該琴譜存世量甚少,初刻本僅見于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等少數(shù)幾家收藏單位。該書對研究清代琴學(xué)發(fā)展流變以及古琴學(xué)派特點的考察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重慶客戶端—華龍網(wǎng)記者了解到,金蔚向三峽博物館捐贈的清代《自遠堂琴譜》是經(jīng)過他精心修復(fù)的,共10冊;在他決定捐贈之前,這套琴譜經(jīng)歷了一百多年的輾轉(zhuǎn),已散落破損,金蔚就專門對琴譜進行了修復(fù)、裝幀,甄選了書盒,他說要把琴譜打理得“干干凈凈”之后再捐給三峽博物館。 為何要將琴譜捐贈給博物館?金蔚說,他對三峽博物館有感情,因為古琴相知相識,他曾為三峽博物館修復(fù)古琴,在2012年向三峽博物館捐贈了一把自制古琴,今年初到三峽博物館參加了“鳳鳴春曉:新春古琴雅集”。三峽博物館對古琴的保護和傳承讓人感動,對古琴文化的傳播走在了前沿,讓他欽佩。 金蔚說,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只有留在博物館才有意義,他愿把文物的記憶留在博物館,把文物捐給博物館是職責(zé),為博物館捐贈更多有價值的藏品也是他的人生理想。博物館的藏品保持了原狀,他們古琴家手中的琴就會不停地“倒騰”,修修補補的失去了原來的樣子。 據(jù)三峽博物館介紹,博物館建館66年以來,有300多位捐贈者,館藏中約六分之一的藏品來自捐贈,館藏的100余萬件不同時期和種類的郵票也主要來自社會捐獻,還出現(xiàn)了幾個重要的捐贈時期。 建館之初(西南博物院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捐贈者達30余位,收到的捐獻藏品是館藏捐贈藏品的主體。改革開放以來,最具代表性的是李初梨先生捐贈文物600件套。如今,藏品捐贈之風(fēng)再次掀起,捐贈藏品數(shù)量逐漸攀升,館藏品超11萬件(套),單件超28萬件。今年5月18日,三峽博物館向社會發(fā)布了《藏品征集啟事》,面向社會征集文物藏品及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變遷物證,得到藏家和市民積極響應(yīng)。 三峽博物館館長程武彥表示,博物館能以較好的狀態(tài)盡可能地延續(xù)文物的“生命”,博物館不僅要保護好文物,更要利用好文物,更好發(fā)揮藏品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效益。下一步,在古琴文化傳播上,三峽博物館將打造 “中國古琴精品展”等更多古琴文化產(chǎn)品。他也呼吁有更多人參與到博物館這個公共文化平臺上來,一起建設(shè),一起共享,一起為社會服務(wù)。 |
關(guān)于我們|吹牛吉他網(wǎng) ( 蜀ICP備19038617號-2 )
GMT+8, 2024-4-26 14: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0-2018 www.wcn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