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竹樂。亦稱“南音”、“南樂”、“南管”、“弦管”。根據(jù)該樂種所用樂器、演奏特點、曲牌名稱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它與唐、宋、元、明時期的音樂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如目前樂隊演奏所用的主要樂器南琶、二弦、洞簫、三弦,與泉州市開元寺大殿斗拱所雕塑的飛天樂伎所持的幾種樂器形制及演奏姿勢基本相同。開元寺建于唐睿宗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明代重修?梢,南曲的演奏形式,至少在明代已在當(dāng)?shù)亓鱾。南曲主要流行于閩南晉江、龍溪兩地區(qū),廈門市、臺灣、南洋群島華僑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南曲的演奏形式分上四管與下四管兩種。上四管中,以洞簫為主奏樂器的叫洞管,以品簫(曲笛)為主奏樂器的叫品管。上四管的樂隊編制:洞簫(或用品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下四管也叫十音,樂隊編制:南噯(中音嗩吶)、琵琶、三弦、二弦;打擊樂器有響盞、狗叫(小鐺鑼)、鐸(木魚)、四寶、聲聲(銅鈴)、扁鼓;莅惨粠杏性畦、銅鐘(乳鑼)、小鈸。以前還用過笙(加用笙時其演奏形式稱做笙管)。上四管比較清雅,適合在室內(nèi)演奏;下四管比較活潑,演奏上亦較復(fù)雜,適合在室外演奏或參與民間行列儀式。 南曲的曲目分指、譜、曲三大部分。 指,亦稱指套,每一首套曲均有唱詞、樂譜和骨(琵琶彈奏指法)三個方面,比較完整。原有36大套,后來發(fā)展為48大套。每套都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如《劉智遠》、《王月英》等。根據(jù)故事的情節(jié)內(nèi)容每一套又可分為若干節(jié),而每一節(jié)都是一首獨立的樂曲。指雖有唱詞,但很少演唱,都是用樂器來演奏,目前已衍變?yōu)榍糠倍嗟拇笮推鳂诽浊?實際上是由若干首獨立樂曲聯(lián)綴而成)。 譜,是有標(biāo)題的器樂套曲,每一首套曲的樂譜包括工尺譜和骨(演奏技法的標(biāo)記)兩個方面(沒有唱詞)。原有13大套,后來發(fā)展為16大套。每套內(nèi)均包括3至8個曲牌。內(nèi)容大都是描寫四季景色、花鳥昆蟲或駿馬奔馳等情景。最著名的套曲有4套,曲目是《四時景》、《梅花操》、《走馬》(后稱《八駿馬》)、《百鳥歸巢》,一般簡稱為“四、梅、走、歸”。 曲,即散曲,俗稱草曲。它數(shù)量最多,流行最廣,深受當(dāng)?shù)厝罕娤矏。其結(jié)構(gòu)簡短,詞曲活潑,內(nèi)容多為抒情、寫景與敘事之類。曲有《長滾》、《中滾》、《短滾》、《序滾》、《大倍》、《中倍》、《小倍》、《倍工》等多個滾門,各滾門下面又有若干牌名,各牌名之下才是曲名。所以一個滾門往往包括有幾十首曲子。因此,曲的數(shù)量之豐富和品種多樣,素有“詩山曲!敝婪Q。 福建南音的曲譜,主要有《文煥堂初刻指譜》,清咸豐七年廈門刊印;《泉南指譜重編》,林霽秋編;《南音指譜》,林祥玉編;1962年福建省群眾藝術(shù)館、泉州市南音研究社、廈門市南樂研究會又編有《南曲選集》等。 |
關(guān)于我們|吹牛吉他網(wǎng) ( 蜀ICP備19038617號-2 )
GMT+8, 2024-4-26 14: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0-2018 www.wcnp.cn